啥美,细致之美……

大概是在一年多前,一个朋友在MSN上与我聊天,忽然说道:我发现你做事也太细致了,连MSN聊天的时候,每句话后面都要打句号。我那时惊讶莫名,于是翻过去看历史,的确如此,绝大多数情况下,我的聊天记录都是标点符号正确的。

与此相同的,我后来把与王昊等几个朋友关于佛学的聊天记录摘下来,除了调整一下先后顺序之外,只字不改,便可以作Blog文章发表了。这便是所谓细心。

跟出版社打交道久了,便知道出版中尤其需要细致。一出点错,那就是几千册上万册的损失,印成实体书出来了,作者或许缘于对出版社的体谅,不去细究,但在读者那里却也不是买账的,墨印得不好就是不好,纸用得差就是差。一分钱一分货,花了钱买了书,还得面对勘误来一页页校,对他们实在不公。于是,有了这种心思,第一次见博文的周筠老师时,便送她了一套自己刻的视频教学光盘,里面只讲三个话题,就是管理、细节和用人。她说她看过,我不再讲话。

其实,读者总是把钱交给书店之后,才拿到书的。所以不管怎样,就算是有人骂娘,钱还是赚到的。但丢掉的就是下一本的声誉。于此,精明的商人都知道,只要不是做一锤子买卖,大家都还注意着这个,所以面子上,大家都还喊着“质量第一”。但就如同矿井天天喊“安全至上”,却还有人死一样,窟窿总还是有的。

根本的原因,不在于口号喊到多响,而在于实做的人的意识是怎样。今天写到这篇文字之前,就看到海猫的一篇博客,是《周末杂谈:数据、现场与意义》,讲的内容大体是这样:

对官方博客的维护和管理一直不甚理想,本周简单分析了1个月以官方博客的统计数据,并和竞争对手的官方博客进行了对比,问题和不足一目了然……

其下两段,全部讲述的是关于这个博客的数据、对比与措施。看到这篇博文之后,我恍然对博文官方博客的一些窘境有了深刻的了解。记得在近一个月前,我曾经问海猫,为什么这个在CSDN官方博客总是不注意排版?总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?海猫答我说是“CSDN的博客不好用,前次加了一篇文章,光为了调版式就用了两个小时,还最终没调好”。我当时默认了——CSDN的博客难用是事实。但我随即问了一个问题:如果版式仅仅是你们调不好,还只是技术问题,那么为什么博客中用的图片很多死链呢?死链总是改改就好的,链不到目标图片,就把图片下载过来放在CSDN的图片库再链接,总是可以的吧。无论如何,这不是“CSDN好不好用”可以推托的,这是个态度问题。海猫当即称“是”。

于是我便开始等着,看着那篇文章里的图片到底会在何时能被改好。我安安静静地等着,看着这事件的反馈速度。然而时至今日,我看是等不到了。也许那篇过时的博客已经无人再访,无人再问起。但那总是这个官方博客上的一篇文章,总是官方颜面的一部分,总会被搜到看到。所以,失去了维护确是有些不妥的。而如今我看到海猫的这篇博客,才知道,如果人们只关注这些流量数据,天天要的是数据报表或者数值上与对手的差异,那么真正关注品质的人就会渐渐被埋没、流失。这种风气一旦形成,也就只有字表上数字的虚实,而真实的品质就不复存在了。

再前一次的这种等待也与CSDN有关,这大概得是在三年前。当时,CSDN首页偶尔会出现死链,多是程序代码导致的。也不知是哪位程序员很开心地在错误页面上写着“你看到这个页面,证明是代码出错了……”,或类似于此的“随性之笔”。于是我找到蒋涛(或是韩磊兄,记不清了)说,既然这是官方的商业网站,还是用一个有点水准的吧,官方态度还是要诚肯些。当时蒋涛也是诺诺称是,但我便一直等着、等着,看着CSDN的错误一天天地出现,直到过了两年这个问题才被修掉。那已经是CSDN拿到了融资、增加了人手、强化了管理之后的事了。

所以追究根底,事情的结果总是会反应做事的人的状态的。我回顾博文的官方博客,再去看看博文的十几个(我所知道的)编辑的个人博客,每一个都比这个漂亮,排版整齐、图片没有死链,连出个文字错误也能快快地被修改掉。个人的颜面在这时节,显得确是要紧些。然则我不知道这个官方的,可有人去维护打理,可有人去关注提醒,我只知道结果:官网现在版面全乱掉了,而各位看客们自己的博客,好的依旧地好着,火的也依旧地火着。

还是有人会跳出来说“CSDN的博客烂啊,搞不定”,笑话,图灵刘江兄的博客也在CSDN上,怎就不乱呢?仔细看看,该排版的排版,该有图的有图,就是加粗一下字体以便作为子标题这样的细节也没放过。所以归结到底,是人的问题,不是CSDN博客的问题——尽管这个博客烂也是事实。

说完这半段,再回来说CSDN。CSDN与博文两家,都是我于公于私都交情甚好的公司,所以这里批评也就讲到实处,不怕得罪人。这个话题得从另一篇文章开始。“苹果是怎么吃到的”这篇文章发在《程序员》2008.03期。后来 CSDN大概觉得不错,就转载在vipnews.csdn.net上了。这份转载初看起来不错,排版、标题等等都很好。但是我自己读去,就发现一个问题:其中有一个字标题是“有苹果吗?是苹果树吗?能吃吗?”,这三个连问其实是一个标题的,结果被折成了两行。这就令人困惑了。后来有很多网上的转载也都使用了这个版本,而又没有加粗字体,所以前一行就变成了标题,而第三个设问,却就成了正文,失了原意。

这个问题是怎么出现的呢?拿着《程序员》2008.03期这份杂志就知道,那一期的排版上,因为这个子标题太长,被折成了两行。所以接下来就顺理成章了:网站的编辑直接COPY了杂志上的原文。

所以,看起来正确的东西,仅是换了个地方,就未必正确了。

另一个话题,我年初给了《程序员》两篇稿件,前后两份正好跨在我离职盛大的前后。所以我特地给《程序员》的编辑讲,要改改个人简介,不能再用“盛大网络架构师”的身份。很好,原本后投的稿先发在了第三期,改掉了;而先投的稿发在了第四期,却又没改。这一来,变成了我三月份离职,四月份又成了“盛大网络架构师”了。这小小的困扰倒还真有人关注,后来有朋友问,我不得已又解释了一番。所以呢,看起来正确的东西,仅是换了个时间,就未必正确了。

这还是不细心。这不细心可能不仅仅是态度问题了,还有大意的成份在里头。大意了,也就失了荆州,这个,是有历史教训的。伟人如此、神人如此,我等俗人自也不免。前两天又读到《程序员》最近的一期,拿到杂志便给孟老师讲开了,说“你们也太不小心了,你看看篇首的文字,引了人家阿朱的文字,其中两段的题头居然一模一样。就算是人家写错了,也不要照搬嘛”。话讲到这里,我也就是发发牢骚,因为我毕竟被《程序员》聘成了名誉顾问,不发发牢骚人家说我没干活。结果呢,孟老师过了一会儿不好意思地给我回过来一个消息:这篇稿子是她审过的。

哎,真是是人就出错,孟老师给我的印象是极严谨细致的一个人呢。所以,粗心大意谁都会犯,时时省身便是最佳良方。我自拿自说,总觉得自己够谨细了吧,前些日子写了一篇稿子,给一个学文的毕业生一看,嗯,批点了十来处错误。细节究去,人家都还是对的。所以,我这厢里是要给我的朋友们提醒,私底下还得揪着自己的耳朵骂猪头。

当然,这剩下的所有时间里,我就来看着,那些既有的问题可在渐而渐地改进着。我改而进,人改而进,便是共同前行了,也不枉我敲下这百千字的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