与邹欣先生就《大道至简》一书中的两个主要问题的讨论

 

邹欣先生曾经在读过《大道至简》之后,写了十几个问题问我,很多是直指这本书的核心的,当时我

曾把一部分问题的回复写在这里:

http://blog.csdn.net/aimingoo/archive/2007/09/19/1791045.aspx

 

但仍然有一些没有贴出来。这是关于书中的两个主要问题:

1、“愚公移山”这篇文言写来做什么?

2、这本书的对象是谁?

 

下面便是这些内容。

 


 

(前文略去,……)

好了。接下来讨论两个主要问题。其一是关于Q10的,也就是愚公移山这篇文言。其实这篇文言
讲了很多在这本书中没讲的。其中,我后来专门写过一组文章来讲这篇文言的内容:
http://aimingoo.delphibbs.com/aimingoo/behind_the_curtain.zip

 

正如这辑“幕后故事”的第2节“人物篇”所言,这篇文章讲了很多本书中没讲的角色。其中最
重要的是端木这个角色,但这个角色与我在书中讲的各种角色都没关系。所以您也会认为“不太
看得出来它们和本书主题的关系”。这篇文章中有两个观点,其一是有关工程的主题的。这在我
以前给一位学古文的专家的MAIL中讲到过,转抄如下:


关于主旨

本文寓意于史,自商朝西周中期讲起,写愚公尽一百八十年而不成其事,筑城而
自守;京城氏世代著书而不知“道”,出世而小隐;智叟知时应势,聚财而不敛,
入世而大隐。

在《大道至简》一书中,只论述“工程中的行事之法”。因此,便在书末附以此
文,来讲述比“行事之法”更为重要的“卓立目标,道而驰之”的思想。


 

观点之二,是关于我对“工程内外的行事之法”的一些观点。大意便是:
  下者用器,中者用人,上者用势

 

在这篇古文中,愚公世家是用器者,诸侯将相是用人者,端木世家是用势者。这样的观点我们用
来讨论事理是可以的,但如果放在工程中,读者不明的便又会是我在分上、中、下等人,这实在
不是我的原意。所以我便略去这些隐言的东西,即使在我后来写的那一系列内幕中,我也只是在
第5节“军事谋略篇”的未尾说“上者用势……用势者,知势而用,知用而势”。而这,已经是远
在工程实践之外的话题了。

第二个讨论的问题,是关于这本书的定位的。

《大道至简》一书原本定位就不是一本可以即学即用的书。它讲方法,但没有哪一个方法能直接
应用于实践;它讲工具,但并不教读者亦步亦趋。我在书中所言讲的方法与工具,都是从批判的
角度来讨论它们的价值的。根本上来说,是两个观点:

 -方法是可以被创造与再创造的,而不是拿来死用的;
 -工具是有应用限制和应用理论的,不要迷信工具的强大。

 

这本书讨论方法从何来、工具的本质、工程、团队、角色等的关系。但是它没有任意一处是围绕
某种实用环境来讲述的。所以,邹先生希望这本书能讲某个具体东西的好处、用处或用法(例如
模型),而这正是本书不讲的。在这样一书只言思想的书中,任意一个确实的东西都会成为误导。

如以前一些朋友评论的,这本书仍旧是在“炒大师们的冷饭”。这个观点我反倒比较同意。我的
确没有什么更有创建性的思想。我只是回顾了我所知所见、所思所想的东西,把这些东西整理了
清楚,放在了EHM图中。这个图的价值,就是理清了工程角色、角色关系以及各自的关注点。

 

在我写完本书之后的一年,我才开始读《人月神话》,我才发现两本书所关注的、所遇见的问题惊
人的一致。我也才知道,相同的问题,大师们几十年前就开始思考了。所以我后来又写过一系列
《人月神话》的读后感,讲述了我对工程的实际态度——而不是像《大道至简》那样导引型的思
想。这两天细读先生的《移山之道》,我发现我对工程的实际态度与您(在书中的阿超)是几乎
完全相同的。关于这些,我晚些在《移山之道》的读后感中再去细写。

 

其实,《大道至简》与《移山之道》的定位也并不相同,所言之“道”而并非一物。前者是指思
想层面的“道”,后者则指“移山的法子”,是一种具体可实践的方法和方法论。鉴于这种不同,
在我这两天为umlchina所做的一期线上讨论中,我对工程(实践与思想)的问题做了这样一个归
纳:


思与行-如何思想,与如何做事

  1. 做事没有思想也没有方法
  2. 做事的方法:《移山之道》
  3. 做事的思想:《大道至简》
  4. 思想的方法:《人月神话》
  5. 思想的思想:?

最后一个命题其实是哲学范畴的,因此可能与具体的“事”无关。这些命题也没有高下之分,只
是一件事物的不同层面而已,后者对前者有指导性或思想上的助益,但也更加远离实用。所以毋
庸讳言的是:《大道至简》读过后便可以束之高阁,《移山之道》则当是随手可用之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