共计 30 篇文章

VCL已死,RAD已死(6) - 结语与预测

<< 第五节:后RAD时代:领域的成熟 六、更远的将来(有限无责任预测) 再接下来,更为迎合这种面向领域组织团队并开发的工具便会出现。但这种工具不再期望整合各个领域的实现技术(注意我不是说“开发技术”),而是提供领域间的交付标准。或者更为直接地提供交付物。更多领域专精的公司受到关注(例如现在的macromedia),大厂商开始购并更多的专属领域的公司,以整合他们的业务。 更大的平台化产品会出现,远程的、分布的、可迁移的运算理论和解决方案被普及,而与此同时的,更细分的领域带来了更多的专属工具和专精人才,项目的整体规模扩张, ...

VCL已死,RAD已死(4)

<< 上一节(插播) 四、后RAD时代:界面可视,到界面可描述 RAD过程与快速原型构建的理论直接相关,这种过程方法要求用户及早看到一个产品并试用之。通过用户对产品原型的体验与确认来固化用户需求,这个是应对用户需求变化的有效手段。 RAD过程方法在过去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不俗的成绩,这是显得易见的。VCL的成功,其一方面的原因也在于它迎合了这一潮流:我们可以通过快速地界面开发,来得到用户可确认的原型。 我认为这一过程中,“组件化界面-产品”之间可以快速演进是一个关键因素。 也就是说,开发人员可以基于一个“组件化界面”来持续开发, ...

VCL已死,RAD已死(插播)

<< 第三节 RAD之死与系统的复杂性 这个插播,是Shaofei Cheng在MSN跟我的一段聊天记录。关于这个话题,我在会后休息的时候,与很多朋友都谈到过,但限于现场,无法记录。正好Shaofei Cheng与我又一次沟通了这个,得以形成记录,也能反映一些我在“VCL已死,RAD已死”这个论题中有关架构的思想。故此公众,大家可以狂批…… 建议整篇文章从头读起,在这里在这里 Shaofei Cheng 说: ...

VCL已死,RAD已死(3)

<< 第二节:分层,真的改变了你的思想了吗? 三、RAD之死与系统的复杂性 RAD在较小规模应用的开发上,具有相当的优势。同时,它具有两方面特性: 对于应付在各个模向分层上需求相对均势,并且在开发工具商提供的方案可应付的区间内的需求中,RAD以及使用RAD开发的团队具有极大的能量。例如早期的C/S模式下的数据库应用。 对于系统可以纵向切分(为多个子项目或独立模块),而且各个部分满足上述第一项的特性时,RAD在应付这类系统的规模增长上也具有极大的能量。例如群件、或中间件等。 对于上述两个特性之外的系统,RAD的团队难于组织、管理,也难于复制。 ...

VCL已死,RAD已死(2)

<< 第一节:从UI的变革到系统的复杂性 二、分层,真的改变了你的思想了吗? 分层思想提出来了——这在操作系统的设计上可以上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,但在应用软件开发上却并不太久。一个比较稳定的分层系统是“交互、业务和数据”三层,当然,与实际需要相关的还有更多层、更多更多层。 分层没有什么不好。正如我说WIMP没有什么不好一样。但是,厂商们开始掺合了。为了让我们的程序员成为RAD中的SuperMan,以及表明我们这些厂商直接就是超人学校,并提供超人道具。所以我们的开发工具加上了各种各样的RAD工具:数据库可以拖、 ...

VCL已死,RAD已死(1)

《VCL已死,RAD已死》         ——SD2C中未能尽言的话题 今年的SD2C,我匆匆去又匆匆还,因为有急事要处理,所以第三天的课程都没来得及参加。与此相同的是,我的那场话题,也讲得匆匆忙忙,有许多不清楚透彻的地方。其中之一便是这两个断言:“VCL已死,RAD已死”。 所以今次开贴重讲! 一、从UI的变革到系统的复杂性 UI怎么构成?在Windows及同期的Linux、Mac平台上,对UI的解构是WIMP(Windows,Icons,Menu,Point)。这个抽象具有相当的合理性, ...

像大师们一样思考——从“UML何时死掉”谈起

题记: 在与Ivar的访谈之后,我一直想把这一段过程写出来。我尝试拟过许多个题目,最后都写不成文章。几乎在我要放弃的时候,BLOG读者在评论中,对我所解释的“函数式语言”的置疑提醒了我:很多时候不是问题的答案令人置疑,而是问题的思想方法令人置疑。如同我问Ivar的问题,他的答案“令人怀疑的正确”,其实是思想方法的问题。不站在Ivar的历史,以及Ivar的成就的角度上去思考,你会认为Ivar是在应付我的责难。 事实上,那个访谈中,Ivar非常慎重地面对这个问题,并仔细地解释了他所提供的答案。可惜后来CSDN录制时,正好漏掉了这一段。非常遗憾, ...

旧文重发:产品线工程:团队迭代及其问题

这一篇发布于2007.04月的InfoQ首期中文版中。 问题 项目到了末期,总是长期、持续的维护。这种维护的工作甚至占到了整个周期的三分之二以上。而维护工作过程中会发生什么,是少有人讨论的,因为对于多数工程专家来说,这是在“项目结束之后”的事件。 在我看来,维护周期的产出有一种可能:后续版本。这种情况大多数会出现在自主研发的产品上;源于客户需求,也会出现在一些面向客户的项目中。此外,基于客户项目的产品化,也是可能的输出。 这些输出的共同点是:没有改变项目的实质,而是对项目的延续或者完善。因此, ...

有源则至清——我读《移山之道》

引子 大概是因为列在博文的作译者清单里的缘故罢,我常常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有关新书的消息。这本《移山之道》的消息在《大道至简》出版前我就知道了。当时也是心中忐忑,因为同样是一本言“道”的书,同样以愚公移山为背景,同样讲软件工程……邹欣先生在博客中说这“车”撞得他眼冒金星,其实我又何尝不是如此?哈哈~于是当时便想着:等《移山之道》出版了一定得好好看看,是不是好书不论,评论的心态要先调整好。。。。 还没想好怎么个调整法子, ...

《大道至简》的幕后故事:终结篇、勘误和PDF下载

《大道至简》的幕后故事共写了七节,其中的前五节都已经用BLOG的形式公开在CSDN上了。这里一次性的将全部的章节放出来,并做成了PDF文件。敬请下载。;) 《大道至简》幕后故事的全文PDF点此下载 新加的两节是: 幕后故事(6):“愚公移山记”历史文化篇 幕后故事(7):“愚公移山记”撰修杂事篇 此外,在这个PDF版的文件中,还添加了前后两版的“愚公移山记”作为附录,大家可以对照着看(因为撰修杂事篇》中讲到了很多未修改前版本的内容)。 PDF中也将《 ...

《大道至简》的幕后故事(5):“愚公移山记”军事谋略篇

引子 上一节写的地理,这一节只讲策略。我自己读时,时时觉得《大道至简》一书写到末了,未见得有一篇古文精彩,只是这篇古文,愿细读的人并不太多罢了。 这篇军事谋略,与工程全然无关。你可以把它当作做人、做事或者做事业的参考,对于做工程,却没有什么意义。 顺便说,我没有读完过“三十六计”,我自己也不并是什么高明之士。所以,这些策略高妙与否,并不重要,也无佐证。读的人自作自想去便好了。 1. ...

《大道至简》的幕后故事(4):“愚公移山记”军事地理篇

引子 在前面我们已经讲到过“愚公移山”中的人物、事物,并且预告说现在这一节“军事地理”将非常精彩。但现在,这个精彩看来要打个折扣,因为这一小节只讲军事地理,不讲谋略,因此便只是一些背景性的文字交待,喜欢读的便读,不喜欢追根究底的,跳过去也可。 军事策略总是要与地理、环境等因素相关的,因此如果不先交待这些,那么策略也就讲不清。但所涉的国、域、地名和位置信息等都是古代的,所以就写得罗嗦了。大家姑且放开心情,当作历史书看看罢。 ...

《大道至简》的幕后故事(3):“愚公移山记”事物篇

引子 以古文述事,难点之一便在于我们对历史了解并不充分,因此常常把这个朝代的东西放在了那个朝代,或者让原本是甲做的事,说成了乙做。这样与史不合,容易使文章出笑话。这一篇“幕后”,便来说说“愚公移山记”中的事物。 不过由于这篇故事重在述事,所以对于“物”的描写并不充分,能拣出来谈的并不多,望谅。 1. 铁器 “愚公移山记”中对铁器的考证是一个非常令人痛苦的事。我从一开始便设想,到底有什么法子让愚公在太行山中挖出一条路来呢。然而思来想去, ...

《大道至简》的幕后故事(2):“愚公移山记”人物篇

引子 “愚公移山记”文言和白话两篇附录,是《大道至简》第二版中重要的组成部分。但我们这些读惯了技术书的人,大概是不会象文科生一样,一边考证着一边读古文,因此这篇“愚公移山记”中的背景,怕是没几个人会晓得。然而如果不了解这个故事的一些背景知识,那么读起来便不会有什么意思,不会知道其中的含义。 因此接下来的“幕后故事”,我将用一系列专题,来讲讲这个“愚公移山记”是如何写成的。 你可能不会想到,这将涉及到历史、地理、军事、 ...

《大道至简》的幕后故事

一、大道至简与愚公移山 《大道至简》一书最初的领悟来自那张EHM图。这个故事我在书中已经讲过:在一次Delphi.NET培训的准备工作中,我顿悟“语言只是工具”,并由语言的工具本质为起点,透视了整个软件工程体系。这张图后来被补充为“软件工程层次模型(EHM)”。而从这张图起,我便有开始为我的这些想法写出一本书来,而书的名字就是《大道至简》。 我写书是从前言开始,在写《大道至简》的前言(第一版的“前言后语”)时,我并没有想到从哪里开始写整本书。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