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些年,那些诗

在搞IT之前,我也搞点文学。

读书的时候总会写点东西,但不见得算文学作品。大概在99年的时候,我的《石像的忆述》被评成了网易首届网络文学大赛的金奖,看起来算是真正在做文学了,但此后我却也不怎么写东西了。后来有一阵爬坛论的风气,我跟着老茂的“顶点诗歌”混过一阵,也在精品论坛(ET8)和海浩网的文学版里出没,但几乎没有拿得出手的。再之后就是博客、微博和微信了,文学方面的作品更是寥寥。

但总归还是有些的。例如在其它博文中提到过的:

偶得

除了这些之外,还有一些散碎文字。例如也曾经在博客中提到过的两首诗:

之一·2008年入京

昨夜方泸闵,此时已京中。
将相王侯府,笑谈作一梦。
回见来时路,山峦几多重。
俯仰清声处,执手是英雄。

之二·2009年赴杭

五月远京城,往此寻高人。
冰杯小作难,唤我掩柴门。
晨作于西湖,暮归在古墩。
筷头还肉香,竹园正新笋。

又例如曾经在北京红叶拾楠偶得的一首:

补闲·2014年秋于红叶拾楠

一杯薄水酬清客,碎雨寥落蕴书香。
侧帽依稀知容若,老气将来喟秋长。

说起这篇补闲,倒也是挺有趣的。在多年之后,我偶然打开闲置很久的Skype,突然在签名档上看到这句“侧帽依稀知容若,老气将来喟秋长”,觉得极好、极趁心情,于是就拿来做了微博的新签名。但一直又想知道这句诗的出处,查了许多次之后,终于还是在微博上搜到这首诗:原来就是自己写的。只是时间隔了三两年,便忘掉了。这件趣事记在这里:

像这样在微博上发的东西真是既容易丢,也不连贯。例如我曾经写过一段配图的心情文字:

我常常回顾自己。例如写字,文字好,但骨子里没东西。如果是书,文字感不强了,但知识总归是有些的。外在的东西花花绿绿的好看了,本质是内地里没东西需要拿些色彩抹在外面。修行的看不见菩萨,拜佛的不过对着一尊彩俑,很多事,就这么一眼眼地看着自己,渐渐地也就看明白了。

609d5e16gw1f3nytor4vuj20c80hadgj

事实上这图并不是我的,也原本不是用来配这段文字的。它的出处更早是在“国学论坛”上面,当时有网友发出来,我觉得喜欢,便写了一首诗:

疏竹三竿瘦,青莲半粒苦。
彩鲤影若在,小僧法相无。

没想到网友读不明白,因了“小僧法相无”这一句而觉得这首诗是在讲“画得不好”。于是,我又再写了一篇文字来讲:

这四句诗,有四件物事是诗中有,而画中实不存有的:

  • 三竿堪可数,青莲几曾苦;影子须弥在,法相有亦无。

所以这是禅诗的写法:诗与悟在。而且这首诗还进一步地讲了四个意思,是“诗”中说有,而“觉”中实无的:

有形的(瘦)其实无形;
有味的(苦)其实无味;
有色的(彩)其实无色;
有相的(法)其实无相。

这便是在讲佛家的觉识了。是所谓相中有的,正是没有;相中没有的,正是有。有与没有,其实在这相中,皆是不要紧的。因为此相的有无,尽在观相的看客,而不在持相的诗画。

早些年

除了写些这种不打紧的,我偶尔写些与麦子(Joy)相关的诗文。最早的一首词,是刚刚认识的时候写的:

《如梦令·一剪梅》

是夜月色无华,雾霭轻扬如画。
悠然笛声下,几度欲归还罢。
无它,无它,深冬一剪梅花。

当时还写了一首“绝黛”,想来也是为麦子写的,只是时间太久,记不真切了😜:

《如梦令·绝黛》

素面无需铅华,蛾眉谁人能画,
踟躇窗篱下,笺满难把笔罢。
愁煞,愁煞,伤春何必梨花。

早些年我的诗词风格是比较苦情的,婉约而清薄。后来阅历丰富了,文字上就沉稳了许多,即便仍是写伤情哀怨的,也不会像上面这样。例如曾经麦子发了一篇朋友圈,是一张照片,画面很简单的:只是高挑的檐角上,站着一只孤伶伶的麻雀。于是我拟了一首古风来配:

天湛湛兮,沧沧如幕;羽习习兮,沾尘带露。
是趁闲时,悄停梁户;或当花前,暗窥妆妇?
稍息止兮,复往何处?君已远兮,惟我凄伫。

看来这点写诗的底子用在现在,便也只能够为日常中的一些小事写写了。呵呵~

山水风景

之前与麦子同学都很爱户外。有旅行计划不成的,写一首:

无题·于2000年

短桥还正往,行步却已迟。春色稍纵逝,游者当择期。

玩得高兴的,也来一首:

无题·2005.01.18, 因妻游云台禅寺作

雪夜听禅声,驴步入云台。一念别尘嚣,千钟见太白。

有些候玩得馋了也可能写一首哦(呵呵,这是《深夜食味记》系列中的):

无题·2016.02.13 于悉尼

吞津饥渴甚,离乡肚腑哀。思味至夜深,奈何无良材。

多数短诗是用来配麦子同学发的照片的(当然也有长篇成组的,例如这里的诗写江南之行):

蜂蝶轻舞处,青绿破土时。沉香知梅绛,新妆映哪枝?

而最新近的,大概是一首词(写的是张衡路上的张衡公园):

IMG_0353

虞美人影

草熏风暖花秀蕊,忽忽一夜春归。云色青青若醉,还与东湖寐。
闲庭信步语声脆,依稀当时初会。贪看莺莺燕燕,又劳佳人催。

其中这一句“云色青青若醉,还与东湖寐”,就是我在博客中的签名档的由来了。

新体诗

看起来好象全是旧体诗词呢!

我确实是喜欢古文多一些,连麦子都说我看起来像个夫子。不过也并不是说我就不写新体诗,比如早些年有写过一首《关于永恒》。之所以会提到它,是因为我在《石像的忆述》之后便基本不写这类文字了,这是少有的例外(1999年):

《关于永恒》

夜的黑是永恒的吧
我想

我回头看看冰冷的砖墙
漠然 地面对着这黑夜的深处
砖墙显得很完美
被抹得很平也很光滑

砖墙也应该很坚实吧
我想
因为我的脊梁靠着它冷冰的胸膛
砖墙也应该是有生命的吧
我想
因为我的脊梁能感觉到一颗还在搏动的心脏

我倚着这样一道冷漠的墙
在暗夜的街道上
我听见远方的禅钟悠悠敲响
我看见有过往的情侣如同燧石将黑夜擦亮
我知道街道的尽头不是家也不是超级市场

一只很小的蜘蛛很久很久前就在这街灯的顶上织着一张很小的网

我伸手拂了拂裤脚上干裂的泥浆
我回转身去将身体贴紧砖墙
我轻轻地将唇痕留在这堵墙上

砖墙也应该是会流泪的吧
蜷在墙根下
我这样想着
等着天亮

之后应该再没写过了罢?

想想,好象也不全对,应该是还有一首的(2009年):

《要有光》

我一直在寻求尽头,
或展望于将来,
或求源于过往。

我在一道大河的中间,
前后观望,
时而俯首所得的,
不过是一掬破碎的倒影。

倒影中,还是我的迷惘。

不过它并不是一首独立的诗。它事实上是我的那本《JavaScript语言精髓与编程实践》在发布电子版的时候写的序(中的一部分)。这篇序是“世界需要一种什么样的语言”,它也被节选到“语言精髓”这本书的第二版的序中。——不过节选的时候,正好删除了这段文字,所以大多数读者便不知道了。

原文其实只是一段文字(在这里),但排成长短句之后,竟然也如诗一般可读。😛

其它

嗯,说起来,麦子也偶尔会写新体诗哦!

哈哈哈~~

append at 2018.04.27

之一

在2012年离开支付宝时,曾作一首:

无题·2012年离杭

四海为家中原客,行来方知所得空。
莫向前程问三载,半作书生半作工。

这首诗写的时候并没有多想,未料后来三数年,真是“半作书生半作工”。它后来也做了我在oschina以及知乎(等等一些我不太常去的网站)的签名。

诗中的“中原客”并非指我是河南人,而是说我这些年四处飘泊,家虽然安在郑州,却也如做客一般。我原是四川人一枚来着。

之二

在2016年11月时,曾有一首谐趣的古风写在朋友圈里:

无题·2016年11月于京城

麦子约帅哥于浦西兮,吾独酌于都朝。
叹门前风卷薄雪兮,吾瑟瑟而悯悼。
素酒三温复凉兮,吾归心如飞矢。
疾兮,迅兮,期期而不至。

这段其实是打趣的,当时麦大老板约老友王大发财于浦西饭局,而我正好在北京吃着火锅看着雪。:)

之三

  • 在上面写“诗写江南之行”的时候,当时写到夜宿“一棵树”的诗句:雨过泉声至,风起竹涛还。因为每日的诗句都是配了图发在朋友圈里的,所以便有好友gurudk在下面写道:

雨中听泉,茶道寻芳,诗书作伴,美人相陪,美

本也不过是他的赞叹而已。而我是一时兴起,四句各加了一字,伪作古人,回给了gurudk:

雨中听泉落,茶道寻芳归。诗书勤作伴,美人时相陪。
《绝句.归田乐》——宋.时轶名

没想到那时真骗到了gurudk~ 哈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