杀不死的人狼——我读《人月神话》(一)

前言

在这与这段文字之前,我已经阅读过种种关于《人月神话》的文字。评论者既有刘天北这样的美食家,试图在书页中夹点胡椒面以慢慢品味,为了表现食客特有的风格,他的书页都比别人数得仔细。也有marktsen这样的速食者,试图几句话就打发了自己或者读者那漉漉的饥肠。

阅读这些文字给我带来的收获是:面对《人月神话》,除了表示五体投地的诚服,你既不能做正面言论(那是多余),也不能做负面言论(那是找事)。
这是一本可怕的书。

我大概花了三周的时间来细读这本书——也许很多人会说我应该花更多的时候或者读更多遍——不过,这不是重点。我在书中印证和找寻思想,并为这本书写下了数百个注释。最终我很遗憾我读了电子版本,因而注释被写在了文档中而不是书页上。如果不是这样,我将没有任何方法扼制自己购买这本书的冲动。

然而,我发现我还是应该来写写这本书的读后感想。我没有使用“评论”这样的词汇,是因为任何的(正面或负面的)评论都不可能撼动《人月神话》的地位,而“感想”是唯一可能供读者借鉴而又不引起争论的东西。

下面的文字分成两个主要的部分。一部分是如何读这本书,如果你已经读得很好,那可以跳过去,这是留给别人的。另一部分,则是讨论那个著名的命题:没有银弹——似乎,不讨论这个命题的话,连感想都不成其为感想,沦为空谈了。

一、《人月神话》的结构及其与组织

我对《人月神话》的内容结构做了一些分析,大概如下:

内容说明
问题域
1
说明“程序(program)”不是“产品(prodouct)”,更不是“项目(project)”。
说明程序员的心理与情绪因素——这是很重要的一个话题。
 
2
项目的发起、评审与预估(错误的设定项目周期是最大的错误)。
“人月问题”:周期不因为人力投入而变短,事实上它可能更糟糕。
项目定义
3
十个人与几百人面临的问题是不同的。
团队建设
4~5
从设计阶段开始,即致力于获得和维护概念的完整性。
团队管理 - 方向与决策
6
项目过程中的一般性方法。
团队管理 - 一般性方法
7
项目组织过程中的沟通问题。
团队管理 - 沟通问题
8~10
编码过程中的关键问题:
 -项目复杂程度与需要编码的数据呈指数级关系,反过来,减少编码可降低系统复杂性
 -数据的表现形式是编程的根本
 -文档是必须且重要的,但往往不被关注(主要强调重要性)
编码
11
承认变更,承认从需求和设计期就开始的变化。
为应付变化而实现的原型系统。
项目定义 - 需求不确定
12
工具带来效能。
 
13
强调测试,以提升品质和保障项目目标。
项目管理 - 检测/回顾
14
项目控制:进度与里程碑
项目管理 - 控制
15
文档:项目过程文档,包括定义、设计与实现(主要强调方法)
项目管理 - 文档化
16,17
没有银弹、再论没有银弹
 
18,19
前十五章的回顾(不包括“银弹”的话题)
 
20
二十年后对上述命题的回顾(包括对银弹现象的进一步解释)
 

正如Brooks说到的,在几十年之后的今天,这本书里的现象或者观点已经为整个行业所认知——无论是从实践中的感受,还是从类似《人月神话》这样的书籍中去获知。其中大多数命题与结论,都在这几十年的开发实施中被印证过,所以它们(我指的是这些命题与结论)备受关注。

我只重述Brooks所讲述到的两点。我重述它们的原因,是认为它们还被关注得不够:通过设计来获得系统的一致性,以及更好的文档。

在Brooks的讨论中,不但要“获得”系统的一致性,还是尽力去保障它。Brooks认为“获得和保障”它的角色是并不是同一个人:前者是结构师(第3~4章所论),后者是项目经理(第5章所论)。对于这两个角色(或相似的角色),在第7章“大型编程项目的组织架构”中,Brooks提出:要么产品负责人任总指挥,技术主管充当其左右手;或者反之。Brooks认为前者更适于大型项目,后者更适于(相对)小型的项目。

在人月神话中对这两个角色的用词与我们现在(至少是翻译过来的)用词略有点不一致。事实上书中的产品负责人相当于现在的项目经理,而技术主管相当于技术经理(至少参与系统设计或直接由架构师担任)。

Brooks并没有低估(或错误认识)系统一致性和文档的重要性。但除了这两点未被足够重视之外,我想前十五章的内容不必再复述了。如果你不能理解我为什么不再复述,那可能你需要更多的工程经验或者理论基础。除非你决心认为大师的一切都必须被象圣经一样地重述,但那只是你个人的信仰,或者喜好。

下一节 =>>